新聞來源:眉山日報
更新時間:2023-12-02 08:21:42
責任編輯:雷堯
□四川成都 小明
初到黃州
自笑平生為口忙,老來事業(yè)轉荒唐。
長江繞郭知魚美,好竹連山覺筍香。
逐客不妨員外置,詩人例作水曹郎。
只慚無補絲毫事,尚費官家壓酒囊。
宋元豐三年(1080)二月,蘇軾到達黃州。此時的蘇軾剛剛經歷了“烏臺詩案”,處境艱難窘迫,過著困頓迷茫的生活。剛到黃州,他就寫下這首詩。
這首詩語言平實清淺,描寫作者初到黃州的所見,深刻地刻畫了初到黃州時復雜矛盾的心緒。有自嘲自傷,有對權勢者的嘲笑,卻又以超曠的胸襟對待自己的遭遇,在自然中發(fā)現(xiàn)美,在逆境中尋求生活的樂趣,表現(xiàn)了詩人一貫的豁達、樂觀。
“詩窮而后工”。“只慚”一句有幾分無奈,但并不把它作為完全無所作為的理由,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,文學上卻可以大有所為。黃州成了蘇軾一生詞與文章創(chuàng)作的頂點,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。
江西一首
江西山水真吾邦,白沙翠竹石底江。
舟行十里磨九瀧,篙聲犖確相舂撞。
醉臥欲醒聞淙淙,直欲一口吸老龐。
何人得雋窺魚矼,舉叉絕叫尺鯉雙。
此詩作于宋紹圣元年(1094)八月,時蘇軾溯贛江南行,前去貶所嶺南。全詩筆致清新明快,寫景狀物,生動有趣。首句“真吾邦”三字,提挈全詩,表達了詩人對江西山水、風物的由衷贊美。接著,詩人抓住了白沙、翠竹、篙聲、船石相擦等極富特征的景象,為讀者展開一幅清新、優(yōu)美的贛江舟行圖。第三聯(lián),用禪宗公案,妥帖確切,既關合本地風光,又表達了詩人達觀的心態(tài)。最后兩句,寫得極富生趣,一個手舉魚叉、興奮狂呼的漁民形象,生動地展現(xiàn)在讀者面前。
(小明,成都某文化公司策劃人,在《西南商報》等報刊發(fā)表文章)
信息產業(yè)部網(wǎng)站備案:蜀ICP備09029749號-1 眉公網(wǎng)備: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:(川)字第115號 網(wǎng)站支持IPv6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權敬請告知!網(wǎng)友在本站發(fā)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。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51120180003 聯(lián)系電話:028—38166899 網(wǎng)絡侵權舉報電話:028—38166899 舉報郵箱:421730596@qq.com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