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來源:
更新時間:2022-04-25 14:14:37
責任編輯:雷堯
在這個世界上,有一群特殊的孩子,他們有耳不能聽,有口不能言,有腳不能走,有手不能寫,他們是角落里遲開的花朵。
為了等待他們的綻放,“園丁”們花了更多的心血,為他們筑起遮風擋雨的港灣,搭起愛的城堡,讓他們在陽光充足、空氣清新、土壤濕潤的花園里慢慢生長。
在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,教師們將特別的愛給了特別的孩子,用青春與奉獻,譜寫了一首首動人贊歌。
“老師們今天剛剛回來,有幾個嗓子都沙啞得說不出話了?!?月18日下午,在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,校長劉明才告訴記者,“背篼老師”們剛剛才從各自的學生家中回到學校。
當天一早,8名“背篼老師”開始往背篼里裝教學用具、學習用品、牛奶等,他們分別要前往仁壽縣鐘祥鎮(zhèn)中華村小龍、始建鎮(zhèn)杏花社區(qū)果果等4名兒童的家中,開展送教上門活動。
說起“背篼老師”這個稱呼,還要回到2014年。為了讓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,當年,學校對全縣0至16歲殘疾兒童進行了摸底調查,篩選出了 24 名重殘兒童作為送教對象,每學月開展4至6次送教上門服務。
那時候,仁壽縣一些偏遠的鄉(xiāng)村還沒有水泥路,狹窄的山路在雨天,連摩托車都無法行駛。教師們每次上門除了要帶送教所需要的教具,還要為殘疾孩子準備一些日常用品和牛奶、餅干等食物。由于手提太費力且不方便,他們就借來了大小不一的背篼,將知識與關愛,一起裝進背篼里,深一腳淺一腳地,帶殘疾孩子“蹚”出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。漸漸地,當?shù)厝罕姸加H切地稱呼他們?yōu)椤氨丑蠋煛薄?/p>
對47歲的曾玲來講,“送教上門”的每一條路,早已駕輕就熟。她還清楚地記得,第一次送教時,自己背著背篼,在小路的盡頭下車,步行了一個多小時,才來到孩子的門口。雖然很累,但看著家長牽著孩子一起翹首盼望的模樣,一股心酸涌上心頭,恨不得能將更多的“成長技能”帶給孩子。
由于父親長年在外務工,今年14歲的小龍和爺爺相依為命。像往常一樣,小龍熟練地將小桌子和小凳子擺好,乖巧地等待老師開始教學。
一年來,在曾玲一遍遍耐心地教導下,小龍認識了很多數(shù)字,還會做一些簡單的繪畫作業(yè),生活語文、手工、生活適應課等,她也非常喜歡。
“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,每一名孩子的需求都有所不同,我們會因此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,包括各項測試指標、行為和情緒觀察、學習特點、長短期目標和教學計劃,以及當前進展數(shù)據等,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知識教學和康復計劃,希望培養(yǎng)他們一些簡單的生存能力?!眲⒚鞑艌远ǖ卣f,只要有一個孩子還需要,送教上門就會一直延續(xù)下去。
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,不忽視每一顆渴望的心靈。艱難跋涉,風雨無阻,目前,仁壽縣共有54名教師,堅持不懈為全縣32名重殘孩子“送教上門”,迄今,該校教師已送教1.5萬余次。經過長期的努力,其中,部分學生已具備到學校學習的能力,能近距離感受校園生活的魅力。
幾張干凈的椅子,幾面明亮的鏡子,一些貼在墻上的發(fā)型設計圖……位于仁壽縣城區(qū)半山路的美神無聲理發(fā)店,比其他的理發(fā)店要安靜許多。這間小小的理發(fā)店,在不起眼的地方,以一種溫柔的力量,托起了聾啞少年對未來的所有希冀。
2014年年初,5名即將在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聾啞學生,一邊沉浸在畢業(yè)的喜悅里,一邊又為未來感到憂愁。
“他們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,只是存在一些交流障礙,別人能干的他們?yōu)槭裁床荒芨赡??”劉明才回憶,當時,一位老師的提議點亮了孩子們的希望,他建議可以學習理發(fā),創(chuàng)業(yè)開店。
說干就干,學校當即從成都請來專業(yè)理發(fā)師,手把手進行教學。經過一學期的專業(yè)培訓后,劉明才覺得學生可以“出師”了。為了增加學生們的信心,在散學典禮上,劉明才請來家長,由自己和教師充當“顧客”,在眾多師生面前,讓學生們展示了理發(fā)手藝。
開店之初,老師們自愿輪流去為學生們當“翻譯”,帶領學生們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新征程。
逐漸適應后,5名學生分工明確,技巧嫻熟,在最重要的發(fā)型溝通環(huán)節(jié),他們通過圖片與客人交流,有時也會用到紙和筆。
如今,在學校的支持下,美神無聲理發(fā)店已經開起了分店,更多的聾啞學生加入其中,成為了優(yōu)秀的理發(fā)師。去往店里的大多數(shù)都是老顧客,他們不僅信任著理發(fā)師的技術,也默默地呵護著那一個個微小的夢想。
“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,一直有一種使命感,就是你不光要想怎么樣教好他們在學校的12年,你還要為他們今后的20年,甚至30年去考慮?!眲⒚鞑耪f,對于這些孩子們來說,并不需要方方面面都做得好,只需要有一技之長,便有了生存下去的能力。
為此,近年來,學校積極開展技能培訓,改裝家政烹飪室,模擬居家環(huán)境,配備吃住等生活基礎設施,分配專任教師進行家政烹飪教學;建成配備有完善排灌系統(tǒng)的農業(yè)生產實踐基地,結合勞動技術課讓學生參與蔬菜種植、收獲等農業(yè)生產實踐;開展美容美發(fā)技術培訓,通過校企聯(lián)合等方式,供學生進行職業(yè)教育和社會實踐,并為學生提供就業(yè)渠道。
目前,學校正在著手建立職教部,增開汽車美容、糕點制作、陶藝制作等更多樣的技能培訓基地,讓殘疾孩子有更多的選擇。
“今天,我們來上一節(jié)生活語文課,請大家打開書本第27頁?!?月21日,21歲的聾啞人小郭在講臺上,用手勢比劃,從容大方地擔任起了“老師”一職。
2015年從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畢業(yè)的小郭,經過了高中與大學的學習,在這個溫暖的春天,主動選擇回到母校實習。
“我想像老師對我一樣,幫助他們,善待他們,關心他們?!毙」诮o自己的班主任唐建紅發(fā)的短信里面寫道,以后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,保持良好的道德素質,用所學之長,努力養(yǎng)活自己。
“每次看到從學校走出去的學生有了足以謀生的能力,就覺得再多的辛苦都值得?!边@是學校每一位教師的心聲,為此,他們付出了無數(shù)的心血,但也收獲著滿足。
顏志霞老師為了帶領學生去北京參加演出,多次主動延遲自己的婚禮;吳紹文老師在陪伴學生去比賽的途中,父親去世卻未能回來盡孝;唐鳳梅老師在剖腹產28天后,就回到學校為學生排練參賽節(jié)目;劉超老師在學生發(fā)病時被咬傷手臂,卻一聲不吭……
孫紹玲老師在退休時抱著學生不忍離去;胡麗娟老師每到三八節(jié)、教師節(jié)等節(jié)日,都會收到學生親手制作的精美小禮物;龔利陽老師因為孩子學會了說第一句話而開心一整天……
正如學校墻上掛的一幅字所書:“寧可做得丁點兒好,也絕不做得半點兒差”。在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,一群心懷善意的人,用一點一滴的愛心與耐心,共同溫暖著一群特殊的孩子,呵護著他們柔弱的心靈,為他們插上隱形的翅膀,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16年,殘疾學生張強在全國聾人田徑錦標賽上獲男子4×400銀牌。2017年,學校里9名聽障學生參加四川省特殊學?!?+2”升學統(tǒng)一考試,8名上線,有2名學生進入全省前 10 名。
“希望他們都能自立自強”;
“希望他們做最好的自己”;
“希望他們都能實現(xiàn)自己的夢想”;
“希望這個社會能以平等、尊重的眼光看待特殊孩子”;
……
殘疾孩子的明天還很長,特殊教育的道路也永沒有終點,在采訪結束的時候,談起對這群特殊孩子的期許,教師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祝愿,也再一次堅定了自己奉獻的決心。
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僑
信息產業(yè)部網站備案:蜀ICP備09029749號-1 眉公網備: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:(川)字第115號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,如有侵權敬請告知!網友在本站發(fā)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。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51120180003 聯(lián)系電話:38166855 郵箱:msxwwb@163.com
分享到